布鲁氏菌病防控技术

2024-03-04 15:24信息来源: 江油市农业农村局阅读次数:
【字体: 打印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我国农业农村部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卫健委将其列为乙类传染病,羊、牛等家畜容易感染。布病不仅影响畜牧业发展,而且危害人体健康,兽医、农牧民和屠宰工人等从业人员是易感染人群。

布病传染源:带菌动物,尤其是病畜及其流产胎儿、胎衣是主要传染源。与人类有关的传染源动物主要是羊、牛及猪, 其次是犬。感染动物可长期甚至终生带菌,成为对其他动物和人最危险的传染源。

布病的传播途径: 易感动物接触到被布鲁氏菌污染的草场、圈舍、水源、饲料等污染物,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损伤的皮肤黏膜而感染。发病初期在血液和各组织中均可以找到布鲁氏菌。人主要通过皮肤、黏膜和呼吸道感染,在饲养、挤奶、剪毛、屠宰及加工皮、毛、肉等过程中不注意防护也可感染 ;人食用来自受感染动物的未经巴氏杀菌的奶也会感染 ;一些昆虫如苍蝇、蜱等可携 带布鲁氏菌,叮咬易感动物或污染饲料、水源、食品,也可传播布病。

布病的典型症状:患病母畜最明显的症状是流产,常发生在妊娠中后期, 多为死胎或弱胎,多数动物伴发胎衣滞留不下,引发子宫 内膜炎。有的经久不愈,屡配不孕。患病公畜常发生睾丸 炎,呈一侧性或两侧性睾丸肿胀、硬固,有热痛,后期睾 丸萎缩,失去配种能力。病畜可发生关节炎及水肿,有时 表现为跛行,部分可见眼结膜炎、腱鞘炎、滑膜囊炎等。

防控措施:

一是加强饲养管理。冬天确保畜舍保暖通风 ;夏天高温季节,要做好畜舍的通风和防暑降温,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维持畜舍干燥,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降低应激因素。同时,保证充足的营养,增强畜群抗病能力。二是做好圈舍环节消毒。畜舍中的粪便应彻底清除,院子里散落的畜粪应当收集,并作堆积密封发酵或焚烧处理。清理堆积畜粪时应淋水,防止扬起粪尘。搞好环境卫生,对各种污染物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对饲养场、畜舍内及周边环境定期进行消毒,做好杀虫、灭鼠工作。可用5%漂白粉溶液喷洒动物圈舍、笼架、 饲槽及车辆等。或用 3%氢氧化钠水溶液喷洒6 ~ 12小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 生石灰需加等重量的水,洒布于需消毒场所。 三是规范处置患病或疑似患病畜。对病畜或疑似患病畜进行隔离饲养,严格执行“四不准一处理” 标准,即 :病畜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销售、不准 转运,防止疫源扩散,按照规定对病畜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