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杀菌剂的分类及合理使用技术

2023-10-20 15:06信息来源: 江油市农业农村局阅读次数:
【字体: 打印

1保护性杀菌剂

1.1硫制剂

如硫磺悬浮剂、石硫合剂、多硫化钡等,在葡萄上主要用于防治白粉病、锈病、毛毡病。在发芽前使用石硫合剂或多硫化钡是非常有效的清园措施。虽然对环境没有危害(或潜在威胁),但在葡萄生长期使用,要注意使用浓度和对葡萄的安全性问题。

1.2铜制剂

铜制剂对很多葡萄病害有效。目前生产中应用最多的是波尔多液,由硫酸铜、生石灰和水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一种保护性杀菌剂,可有效预防霜霉病、黑痘病、炭疽病、褐斑病,但对白腐病几乎无效(白腐病菌抗铜力强)。药效间隔期较长,可达15~20天,是葡萄套袋后、果实采收后的主要药剂。但存在药效不稳定、浓度过大而产生药害、污染叶片和果面、影响光合作用的缺点。无公害葡萄生产中可用科博、多宁、易保、必备等药替代波尔多液。

1.3国产EBDC类

一是代森锌、代森铵、代森锰锌等药,对霜霉病、黑痘病、炭疽病、褐斑病等有效,但易造成落花、落果,叶片和果面受伤害,应注意使用安全性问题;二是福美双、炭疽福美、退菌特等药,对葡萄的果穗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对霜霉病也有一定药效,但要注意这类产品造成的污染,注意食品的安全性。应在葡萄采收前20天停止用药。

1.4进口EBDC类

如喷克、喷富露、克菌丹、大生、太盛、安泰生等,这类产品安全性好,不会对葡萄产生伤害,可以在葡萄整个生长期内施药。混配性也好,与很多的杀虫、杀菌剂混合使用,有一定的增效作用。

2内吸性杀菌剂

2.1苯并咪唑类

如苯菌灵、多菌灵、噻菌灵、硫菌灵与甲基硫菌灵(甲托)等,具内吸并向顶端输导性能,药效快,为广谱性杀菌剂,对葡萄黑痘病、炭疽病、褐斑病、白腐病、穗轴褐枯病等有效。由于近年来使用广泛,已产生抗性,药效一般,建议与其它内吸性杀菌剂交替使用。注意不能与铜制剂类农药混用,否则会产生药害(如果锈)。

2.2二甲酰亚胺类

如异菌脲、乙烯菌核利、速克灵等,是广谱触杀型保护性杀菌剂,同时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是防治灰霉病的优秀药剂。也可通过根部吸收起内吸作用,可有效防治对苯并咪唑类内吸杀菌剂有抗性的真菌。要注意不能与强碱性或强酸性的药剂混用,为预防抗性的产生,葡萄全年扑海因的施用次数要控制在3次以内,在病害发生初期和高峰前使用,可获得最佳效果。不能与腐霉利(速克灵)、乙烯菌核利(农利灵)等作用方式相同的杀菌剂混用或轮用。

2.3有机磷类

如三乙膦酸铝、疫霜灵等。在植物体内可以同时向上、向下传导而起抑菌作用。对果树霜霉属、疫霉属病原菌引起的病害,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兼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杀菌谱广,对霜霉病有特效。与福美双、多菌灵、代森锰锌等混配混用可提高防效,扩大防治范围。

2.4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类

包括吗啉类和哌啶类、三唑类、咪唑类和嘧啶类,如氟硅唑、亚胺唑、烯唑醇、咪酰胺、苯醚甲环唑、科克、氟吗啉等,这类杀菌剂兼具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杀菌谱较广,药效期长。与目前已有杀菌剂无交互抗性,对几乎所有真菌纲(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卵菌纲和半知菌类)病害,如白粉病、锈病、霜霉病、白腐病、炭疽病等均有良好的活性。但要注意:一是需要控制年生长期内农药使用次数,延缓抗性产生;二是规范使用浓度,浓度过大时有些农药品种会产生药害;三是注意有些农药品种对葡萄新梢生长、果穗拉长和果实膨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生长前期不适合使用。

2.5抗生素类

如井冈霉素、宝丽安、多氧霉素等,具有良好的内吸传导作用,渗透性好,即能有效防治葡萄灰霉病、白粉病和穗轴褐枯病,又能促进葡萄生长,对葡萄一般不造成药害。可在花前、花后与保护性杀菌剂混合使用效果很好。

2.6苯基酰胺类

如甲霜灵、苯霜灵、恶霜灵和甲呋酰胺等。是防治霜霉目真菌的专用药剂,具有显著的保护、治疗和铲除作用。由于该类杀菌剂对病菌作用位点单一,因而很容易导致病菌产生抗药性,要注意交替使用,也可以与保护性杀菌剂混合使用,如甲霜灵锰锌、雷多米尔、克露等,减缓抗性产生,增加药效。

资料摘自:马起林,姜润丽.葡萄杀菌剂的分类及合理使用技术[J].烟台果树,2009(02).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