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蓟马的防治措施

2023-09-04 16:33信息来源: 江油市农业农村局阅读次数:
【字体: 打印

近年来,蓟马危害逐渐加重,已成为柑橘花期和幼果期的重要虫害。蓟马危害幼果后,果面表皮油胞破裂,逐渐木栓化,疤痕随着柑橘果实的膨大而扩展,呈现点、线、块状的“花斑”,影响柑橘的外观质量和经济效益。

一、形态特征

柑橘蓟马属昆虫纲,缨翅目,蓟马科害虫。卵呈肾脏形,长约0.18mm。幼虫共2龄,一龄幼虫体小,颜色略淡;二龄幼虫大小与成虫相近,无翅,老熟时琥珀色,椭圆形。幼虫经预蛹(三龄)和蛹(四龄)羽化为成虫。成虫呈纺锤形,体长约1mm,淡橙黄色,体表有细毛,触角8节,头部刚毛较长,前翅有纵脉1条,翅上缨毛很细,腹部较圆。头略呈后口式,口器锉吸式,为害作物时先挫伤植物幼嫩表面后才吸取汁液,使其表皮细胞被破坏,受害处表面呈灰白色或银灰色。。

二、发生规律

蓟马在四川柑橘产区一年发生5~8代,其中在金沙江流域一年发生7~8代,长江流域一年可发生5~7代,川西地区一年可发生4~6代,主要以卵在柑橘新叶组织越冬。每年3-4月越冬卵孵化为幼虫,在嫩叶和幼果上取食为害。蓟马为害柑橘周年主要有2个危害高峰期,第一个为4-5月的花期,第二个为5-6月的幼果期。柑橘园第一、二代发生较整齐,也是主要的危害世代。以后各世代重叠明显。一龄幼虫死亡率高,二龄幼虫是主要的取食虫态。幼虫老熟后在地面或树皮缝隙中化蛹。成虫较活跃,尤其晴天中午活动最盛。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3~28℃,湿度为40%~70%。成虫产卵于嫩叶、嫩枝和幼果组织内,产卵处呈淡黄色,每雌一生可产卵20~70粒。秋季气温降低到17℃以下时停止发育,蓟马进入越冬状态。

柑橘蓟马喜欢温暖、干旱的天气,湿度过大不能存活,如柑橘开花期遇多雨天,柑橘的花瓣间积水,能导致若虫死亡。大雨后或浇水后致使土壤板结,使若虫不能入土化蛹和蛹不能羽化成成虫。

三、防治措施

由于蓟马个体移动能力强,善躲藏,施药时药液很难喷到且抗药性强,导致药对蓟马的防控难度极大。对蓟马的防控实施“农业措施”“篮板诱杀”和“科学用药”的综合防治技术。

(一)农业措施

冬春季清理田间杂草,减少越冬虫源,并使用药剂进行清园。柑橘园内或附近不种植豆科等易受蓟马为害的植物。

在花期前、幼果期和抽梢期做好防治工作。在施用化学肥料N、P、K、Ca的同时添加绿肥、农家肥、饼肥的施用次数与施用量。在幼果期喷施0.1%~0.3%浓度的钙肥、硼肥2~3次,利用幼果吸收利用,减少果实花斑的形成。

(二)蓝板诱杀

利用蓟马对蓝板的趋性,在柑橘园内悬挂蓝板诱杀蓟马成虫,一般在花期和幼果期,按20~25张/667m2悬挂,20~30d更换1次。

(三)化学防治

施药适期应控制在花蕾露白至含苞待放时、谢花2/3以上时、秋梢萌发时。

用药时间宜在早上8点至中午前施药,效果最好。如果下午4点钟后施药防治,此时即使杀死了柑橘蓟马,幼果可能已经被柑橘蓟马为害了,起不到防治作用。

推荐用药:60g/L乙基多杀菌素SC1000倍液、15%唑虫酰胺EC1000倍液或22.4%螺虫乙酯SC2000倍液、25%噻虫嗪WG800倍液,以上药剂也可以与甲维盐、毒死蜱或啶虫脒等药剂混合使用,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