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猕猴桃果实的主要病害

2021-09-27 10:33信息来源: 江油市农业农村局阅读次数:
【字体: 打印

近年,随着猕猴桃种植时间的延伸,果园病虫害种类和危害程度相应增加,尤其是猕猴桃炭疽病、软腐病等果实病害的发生,导致猕猴桃果实后熟期腐烂严重,极大地影响了猕猴桃的商品品质和经济效益。现将危害猕猴桃果实的主要病害简介如下,以期对防治猕猴桃果实病害提供参考:

一、炭疽病

(一)症状

叶片感病时,一般从叶片边缘开始,初期呈水浸状,后变为渴色不规则形病班,病健交界明显;病斑后期中间变为灰白色,边缘深渴色。受害叶片边缘卷曲,干燥时叶片易破裂,叶片正面病斑散生许多小黑点(褐斑病病斑中部为灰褐色,呈轮纹状,边缘为深褐色,潮湿时病斑部位的叶背面会有霉层出现)。

果实感病,发病初期,绿色果面出现针头大小的淡褐色小斑点,圆形,边缘清晰;发病后期,病斑逐渐扩大,变为褐色或深褐色。表面略凹陷。由病部纵向剖开,病果的果肉变褐腐烂,有苦味(菌核病果肉无味),剖面呈圆锥状(或漏斗状),可烂至果心,与好果肉界限明显。当病斑直径达到1~2cm时,病斑中心开始出现稍隆起的小粒点(分生孢子盘),常呈同心轮纹状排列。粒点初为浅褐色,后变为黑色,并且很快突破表皮。如遇降雨或天气潮湿,则溢出粉红色黏液(分生孢子团)。病果上病斑数目不等,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但多数不扩展而成为小干斑,直径1~2mm,稍凹陷,呈褐色或暗褐色;少数病斑扩大,有的可扩大到整个果面的1/3~1/2,病斑可连接成片而导致全果腐烂。烂果失水后干缩成僵果,脱落或挂在树上。

(二)发生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在病残体或芽鳞、腋芽等部位越冬。次年春,病菌在适宜的高温高湿环境下萌发形成分生孢子,借风、雨、昆虫等传播,从伤口、气孔或直接侵入,进行初侵染。叶片、果实发病后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生长季不断出现的新病果可造成病菌反复侵染和病害不断蔓延。病菌有潜伏侵染现象,树势衰弱、高温、多雨、高湿条件下,易发病。

高温高湿多雨是炭疽病发生和流行的主要条件,炭疽病有明显的发病中心,即果园内有中心病株,树上有中心叶片和病果。果园内的中心病株先发病,发病重,并向周围蔓延;由中心叶片、病果向下呈伞状扩展,树冠内膛较外部病果多,中部较上部多,而且多发生在果实肩部。

(三)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1)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规范整枝修剪,及时中耕锄草,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果园湿度。

2)合理施肥灌水。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增施有机肥,增强树势。合理灌溉,注意排水,避免雨季积水。

3)实施科学防护。平原区猕猴桃园可选用白榆、水杉、枫杨、楸树、乔木桑、枸橘、白蜡条、紫穗槐、杞柳等,丘陵区猕猴桃园可选用麻栗、枫杨、榉树、马尾松、樟树、紫穗槐等作防护树种。新建园应远离刺槐林、核桃园,也不宜混栽其他的炭疽菌寄主植物。

4)清除侵染来源。以中心病株为重点,冬季结合修剪清除僵果、病果和病果台,剪除干枯枝和病虫枝,集中深埋或烧毁。

2.药剂防治

1)发芽前,全园喷一次5波美度石硫合剂。

2)谢花后和套袋前,喷施一次25%咪鲜胺乳油1000倍液,或25%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3)7月初,果园初次出现炭疽病菌孢子3~5天内开始喷药,以后每10~15天喷1次,连喷3~5次,药剂可选3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30%炭疽福美、波尔多液(1︰0.5︰200)、0.3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加0.1%洗衣粉、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注意交替用药,避免病菌产生抗药性。

二、灰霉病

(一)症状

主要发生在猕猴桃花期、幼果期和贮藏期。

花朵染病后,初期呈水浸状,后逐渐变褐、腐烂,表面着生大量灰色霉层。

幼果发病时(5月底至6月初),残存的雄蕊和花瓣上密生灰色孢子,初发生时幼果茸毛变褐,果皮受侵染,严重时可造成落果。

带菌的雄蕊、花瓣附着于叶片上,接触处出现褐色坏死,略具轮纹状,潮湿时病斑着生大量灰色霉层。

果实受害后,病斑初期呈水浸状褐色,后出现大量灰褐色霉层,腐烂变质失去食用价值。有时在腐烂部形成黑色不规则形菌核。贮藏期果实易感病。

(二)发生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分生孢子或菌核在病残体、土壤中越冬,靠气流、水溅或园地管理传播。在第2年初花至末花期,遇降雨或高湿条件,病菌侵染花器引起花腐。带菌的花瓣落在叶片上引起叶斑,残留在幼果梗的带菌花瓣从果梗伤口处侵入果内,引起果实腐烂。

病原菌的生长发育温度为0~30℃,最适温度为20℃左右。当温度为15~20℃、持续高湿、阳光不足、通风不良时易发病,湿气滞留时间长发病重。

(三)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1)搞好通风透光。夏季修剪是搞好果园通风透光的基本措施。具体措施:对树冠外围结果枝要连续摘心控制,面积较大的规模化种植园区,可对结果枝萌发的二次枝人工抠芽或掰除,阻止三次四次枝梢萌发,降低工作量和生产成本。对树冠内膛的细弱枝、过多的营养枝要及时疏除,避免枝梢缠绕,保证更新枝独立生长。密植园要求树冠下透光率至少达到25%~30%,行间透光带达到0.5~0.8m,特别是采果前1个月。

2)控制氮肥和水。在猕猴桃果实干物质和可溶性固形物转化形成期(8月份以后,中早熟品种红阳稍提前)停止氮肥供应,多补充磷、钾肥及中微量元素肥。在不十分干旱的情况下,尽量避免灌水。通过控氮控水,抑制树体虚旺生长,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提高树体抗性。

3)清除果园杂草及病残体。及时刈割或翻锄果园杂草,特别是树盘1m范围内的杂草,降低园区湿度,破坏病菌生存繁殖环境,降低病原基数。生长季及时疏去病虫枝、过密枝,增强树势。冬季修剪后彻底清园,集中烧毁病残枝,减少越冬菌源。

2.药剂防治

1)选好药剂。目前生产上防治灰霉病常用的效果较好的内吸治疗剂主要有嘧霉胺、咪鲜胺、腐霉利、异菌脲、嘧菌酯等,喷防时要交替轮换使用。对发病严重的地区或品种,最好和保护剂混用。常用的保护剂有丙森锌、代森联、大生M—45、杜邦易保等,以达到保护兼治疗目的。

2)把握时机。花前开始喷杀菌剂,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80%喷克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均可。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采果前1周喷1次杀菌剂,可选用20%腐霉利悬浮剂800~1000倍液、40%嘧霉胺悬浮剂1000倍液、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2000倍液。夏剪后,喷保护性杀菌剂或生物制剂,应注意天气预报,抢抓时机在雨前喷药最好。采果时应避免和减少果实受伤,避免阴雨天和露水未干时采果。入库后,适当延长预冷时间,降低果实温度。

3)注意安全。严格遵循药剂安全间隔期规定,做到不重复喷药、不超量喷药,达到有效防控目的即可。

三、软腐病

(一)症状

猕猴桃软腐病主要为害果实,其次是叶片、枝蔓。

果实发病主要发生在收获期和贮运期,初期病斑呈浅褐色,周围黄绿色,病健交界处呈暗绿色晕环带。病部果肉呈淡黄色,内部呈海绵状空洞。中后期病斑渐凹陷,近圆形或椭圆形,褐色,中央常出现锥形腐烂点。表皮不易破裂,但易与果肉分离。常温下果实迅速变软,发病6天后果实全部腐烂。后期病部产生白色菌丝体,并有组织液渗出,病果逐渐失水后菌丝体颜色会加深,最后在果面形成黑色子实体。

叶片染病多从叶缘开始,初期为褐色半圆形病斑,后期逐渐向整个叶缘及叶片中心扩展。病斑褐色至深褐色,发病后期引起叶片焦枯或脱落。

枝蔓染病多发生在长势衰弱的枝蔓上,初期病斑呈浅紫色,水渍状,后转为深褐色。湿度大时,病部迅速绕茎横向扩展,深达木质部,皮层组织大块坏死,引起枝蔓萎蔫干枯。后期病斑上产生很多黑色小点(病菌子座)。

也在在果实生长后期,特别是遇到干旱时发病严重,导致提前变软落果,严重时落果50%以上,而且落果1天后病状明显,丧失食用价值。

(二)发生规律

病原菌为葡萄座腔菌和拟茎点霉菌,主要以菌丝体或子实体在病残体上或枝干上越冬,翌年春季释放孢子,借风雨传播,雨水是侵染的主要媒介。分生孢子在清水中易萌发,从皮孔侵入24h即可完成侵染,易于侵染幼果,随后可陆续侵染直至采收期。叶片与枝蔓的侵染多从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病菌侵入后,菌丝在果皮附近组织内潜伏,果实未成熟,菌丝发育受到限制,外表不显现症状。但菌丝体在果实组织内不断扩展蔓延,此后,症状陆续呈现。收获前一旦发病,就产生落果;贮藏中发病,就会产生乙烯而对其它果实的贮藏造成不良影响;贮藏果出库后熟时发病,会造成局部软化,影响食用。该病菌是影响猕猴桃贮藏性的主要病害,一般冷库贮藏主要在贮期60d内发病,超过60d很少发生。

温度和湿度是影响软腐病发生的决定性因子。当温度较高、风大、空气湿度较大时,软腐病传播迅速。该病菌发育最适温度为25℃左右,低至7℃,高至36℃,均可生长。子囊孢子释放需要靠雨水,雨后1h开始释放,雨后2h可达高峰期。冬季受冻,排水不良,挂果多树势弱,枝蔓瘦小、肥水不足的果园发病较重,枝条死亡多。

(三)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新建园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排水良好、通风向阳的地方建园;增施肥料,改良土壤,促使树势生长健壮,养分向果实转移,提高树体和果实抗病力;做好冬季清园,冬剪后的枝条、枯枝、果梗等要集中烧毁。加强果园管理,重施基肥,及时追肥,增强树势。

2.物理防治

在6-7月,对果实进行套袋,能起到明显的抑制发病效果;果实采收入库前严格挑选;对冷藏果冷藏至30d和60d左右分别进行两次挑拣,剔除伤、病果,可大大减轻贮藏期软腐病大发生。

3.药剂防治

1)春季萌芽前,全园喷洒3~5波美度石硫合剂。

2)4月树体萌芽后喷施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吡唑醚菌酯·咪鲜胺水乳剂1500倍+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叶面喷雾时可加入类糖体乳酸钙800倍可提高抗病性。

3)谢花后14d至果实膨大期,用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5000倍+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0.136%赤·吲乙·芸可湿性粉剂7500倍,叶面均匀喷雾。

4)采前7d~14d喷洒8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采用1000ppm扑海因浸果1min,风干后贮藏,或用3.5%噻菌灵烟剂按100kg鲜果100g制药的药量熏蒸。

四、菌核病

(一)症状

主要危害猕猴桃花和果实。

雄花受害初期呈水浸状,后变软,成簇衰败凋残,干缩成褐色团块;雌花被害后,花蕾变褐,枯萎不能正常绽开。在多雨条件下,病部长出白色霉状物。

果实受害,初期呈现水浸状褪绿斑块,病部凹陷,渐转为软腐。少数果由于果肉腐烂,果皮破裂,腐汁溢出而僵缩。后期在罹病果皮的表面产生不规则的黑色菌核粒。危害较轻时留有病斑的果实仍可挂在藤蔓上,病害严重时果实大量脱落。受菌核病危害的果实在贮藏和运输过程中,易出现腐烂,严重影响经济效益。

(二)发生规律

病原菌为核盘菌,分类上属于子囊菌亚门核盘菌属核盘菌科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或病组织上越冬,翌年春季猕猴桃始花期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并弹射出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借助风雨传播,侵入猕猴桃花器而引起初次侵染。病原菌侵入花器后,菌丝体在其中大量繁殖,先形成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引起再次侵染,当温度达20~24℃、相对湿度85%~90%时,土壤中少数未萌发的菌核可不断萌发,侵染果实,严重影响果实质量与产量。菌丝体在病果中大量繁殖并形成菌核,菌核随病残体落地而在土中越冬。

(三)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1)彻底清除病原。猕猴桃结果期随时摘除病果并带出果园集中处理,以减少第2年初侵染来源。

2)及时翻耕果园。冬季修剪、清园,施肥后,翻埋表土10~15cm,使土表菌核埋深于土中不能萌发侵染。

2.药剂防治

于猕猴桃发病始期和前期喷花或果实,可用50%乙烯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10d喷一次,连喷2次。发病严重田块也可于3月上中旬采用上述药剂喷洒地表,以减少病原孢子的产生,有效控制该病害的发生危害。

五、花腐病

(一)症状

猕猴桃花腐病是由细菌引起的花器病害,从花蕾、花瓣、花蕊、花梗到叶片、枝条均能受害。

发病初花蕾和萼片上出现凹陷病斑,花蕾失去光泽,逐渐出现浅棕色、褐色斑块,发育明显滞后于同一果枝上的健康花蕾。受害严重植株,花蕾不能膨大,花萼变褐,花蕾脱落,花丝变褐腐烂。感病重的花蕾变褐软化、萎蔫、不能开放。中等受害植株,花能开放,花瓣呈橙黄色,雄蕊变黑褐色腐烂,雌蕊部分变褐,柱头变黑,阴雨天子房也受感染,有的雌花虽然能受粉,但雌蕊基部不膨大。感病轻的花蕾有的可以开放,有的花朵不能完全开放(半开放)。

受害花瓣变成橘黄色、浅褐色,开放后逐渐变成深褐色,花瓣边沿干枯、坏死、腐烂,最后因受害而脱落。带菌的花瓣落在叶片上引起叶斑病。

花梗染病后,迅速软化,失去支撑能力。

叶片感病后,叶缘卷曲干枯,病叶正面病斑呈暗褐色,周围有淡黄色晕圈,背面叶斑呈灰褐色,发病过程中如遇连阴雨天气,病情迅速扩散。如遇高温干旱,则病斑停止扩散,感病叶片逐渐凋萎、脱落。

感病花瓣残留在幼果梗上,很快使幼果梗发软,果梗组织坏死,病菌即从幼果梗伤口侵入幼果内,使幼果中心组织霉烂、软腐,迫使幼果脱落。

叶片感病后病菌很快侵染至幼枝,使感病幼枝软化,失去支撑力,有的枝条软得像面条一样,从感病的春天枝条开始软化生长直至夏天、秋天,有的全树软化,枝条像垂柳一样,叶片失去光泽,颜色枯黄,很难形成花芽。

感病果实生长不正常,种子少或无种子,受害果大多在谢花后7d内脱落;轻度受害植株,果实子房膨大,形成畸形果或果实心柱变成褐色,果顶部变褐腐烂。

(二)发生规律

花腐病是由假单孢菌侵染的细菌性病害,病原菌在秋季采果后至上冻前,潜伏在树体皮缝中、翘皮下和残果残叶上,以及树盘下的土缝中、果园周围篱笆刺墙下的杂草中越冬,一年中分三个阶段,即侵染期、潜伏期、发病期。猕猴桃采果后至落叶前(即“寒露”至“小雪”期间),是花腐病侵染高峰,此时用药进行认真、扎实、细致的防治,对该病具有很强的“拦头”作用,但有相当部分果农却忽视了这一时期的防治,从而耽误了用药最佳时期,导致防而不治、治而效微。在第2年现蕾期至末花期,如遇连阴雨、架面叶幕层太厚,园内密闭,通风透光差,病原菌侵染花蕾、花瓣、花蕊、花梗等,花腐病就会迅速、严重发生。大棚架比“T”形架感病轻,枝条距地面越近感病越重,园内空气越潮湿感病越重,地下水位越高(或低洼地)感病越重,现蕾开花越早感病越重。衰弱树比健壮树感病重。果园管理粗放土壤条件差,感病重。

(三)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1)采果后到上冻前(最佳时间是“寒露”至“小雪”期间)认真清除园内杂草、残叶、残果、病虫枝、干枯枝,集中于园外烧毁或深埋,防止病菌传播。

2)冬至前后集中时间冬剪,按照多芽少枝的方法进行缩、截、疏,减少花腐病发生概率。

3)注意园内排水,彻底杜绝园内行距密、株距密、枝条密、叶片重叠,保证园内通风透光和适宜的湿度,破坏病菌生存环境,降低病原基数。

4)加强果园水肥管理,推广平衡施肥技术(有机肥+无机肥+矿物肥+生物菌肥配合施用),降低土壤pH值,确保树体健壮生长,提高抵抗病害入侵的能力。

5)人工授粉时要选择健康无病菌的花粉,降低感病风险,保持园内排水畅通,浇水后园内不存水,下雨后园内不积水,降低园内湿度。

2.药剂防治

1)采果后(10月10日、10月22日、11月4日)用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全园喷布,减少病原基数。萌芽期、萼片开裂初期至花蕾膨大期,用春雷霉素、农用链霉素、春雷王铜等交替喷布全树、全园,每10~15天喷1次。特别是开花初期,可选用20%噻唑锌500倍液认真、扎实、细致喷布全树和树盘。

2)萌芽期全园喷布杀菌剂,如嘧霉胺、咪鲜胺、腐霉利、异菌脲、醚菌酯、3~5波美度石硫合剂等,喷药时要认真,不能走马观花走过场,药剂要轮换使用。对发病严重的地块或品种,最好保护剂(常用的有丙森锌、代森联、杜邦易保、大生M-45等)和治疗剂混合使用(如在猕猴桃树芽萌动初期,用99%矿物油乳油200倍+30%王铜悬浮剂600倍+安融乐助剂5000倍,喷雾树体预防溃疡病。树芽萌动后,用3%噻霉酮水分散粒剂1500倍+40%嘧霉胺悬浮剂1000倍+0.136%赤·吲乙·芸可湿性粉剂7500倍,叶面喷施),以达到治疗兼保护的目的。展叶期用80%代森猛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0.3波美度石硫合剂喷洒全树,10~15d喷一次,特别是在猕猴桃开花初期要再防治一次。

3)个别树体发生极少花腐病,可人工剪除病枝,防止雨水带菌传播。尽量减少树体伤口。

六、粗皮病

(一)症状

该病仅为害果皮,从幼果期开始表现症状,果皮褐色或深褐色。受害表皮组织木栓化,呈疮痂,表皮十分粗糙,使果实丧失商品性。

(二)发生规律

粗皮病属于生理性病害,风吹或其他外因损害果皮,可引起病害的发生。

(三)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适当疏花、疏果和幼果套袋,谢花后7d开始幼果套袋,避免果实受到伤害。

清除修剪后的枝条和枯枝落叶,集中烧毁。

2.药剂防治

从谢花后14d至果实膨大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0.5∶200倍式波尔多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树冠,7d左右喷一次,连喷2~3次。

七、霉污病

(一)症状

该病主要为害果实,也为害枝蔓和叶片。被害处呈污褐色、污黑色、青绿色、不规则形或条状污痕。该病主要在果实上发生,严重降低果品价值。

(二)发生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部上越冬,翌年由风雨、昆虫等传播。高温多湿、通风不良以及蚜虫、介壳虫等分泌蜜露,可加重发病。7月中旬开始发病,9月上中旬进入发病高峰期,10月下旬停止发病。

(三)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果园湿度,合理施肥,幼果期套袋。

2.药剂防治

发病时,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喷雾,每隔10d喷一次,连续喷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