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市小麦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建议

2024-02-26 16:43信息来源: 江油市农业农村局阅读次数:
【字体: 打印

2023-2024年度,我市主要推广高产高效绿色优质品种川麦104、绵麦902、川麦93、蜀麦830等,其中川麦104同时入选农业农村部和四川省主导品种、粮油当家品种。

我市小麦播种后的气候条件主要以冬干为主,仅在11月经历过1次较为明显的降水过程,且维持时间较短。当前稻茬田块墒情总体适宜,大部分稻茬麦田耕层相对含水量为35%~42%。旱作小麦暂未发现明显旱情,其耕层相对含水量为21%~23%,部分农户的旱地小麦管理得当,耕层相对含水量达到30%以上。但是对于涵养水分能力较差的沙壤或坡台地,如不及时灌溉,可能会出现干旱缺水的情况,该类麦田耕层相对含水量为16%~22%,已出现了轻微的旱情。另外极少部分麦田缺水严重,耕层相对含水量为9%~11%。

苗情方面,小麦播后近40天气温持续偏高,小麦整体生育进程略快于常年,部分麦田出现旺长。而12月以来的低温过程可能会对不耐低温的品种或旺长的麦田,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极少数麦田的叶片出现发紫或加剧除草剂的药害。当前正常播期麦田叶龄为5~8片叶,分蘖数1~5个不等,但就目前调研中看到的情况,以一、二类苗为主,三类苗占10%左右,受播后长时间相对高温影响,部分麦田出现旺长的情况,有2%左右为旺苗田块。多数麦田受当前低温过程的影响较少,未见明显冻害。从当前调查的结果上来看,小麦整体病虫害情况较轻。从前期苗情来看,倒春寒、高温逼熟等风险较高,针对即将到来的寒潮,应主动开展麦田防冻抗寒措施:

1、抗逆促弱,分类管理

(1)旺长麦田。对于群体较大(当前亩苗数50万以上)、生长偏旺的麦田,拔节期叶面喷施多效唑等植物生长调节剂,防止基部节间伸长过长,造成后期倒伏。也可通过中耕松土,实行5-7厘米深中耕,切断部分根系和土壤毛细管,减少养分吸收,减轻土壤水分蒸发,抑制小麦旺长,适度推迟小麦的生育进程。

(2)弱苗麦田。对于易受冻、群体偏小(当前亩苗数小于30万)的麦田,或者因地力不均及播种质量差、个体生长弱、群体不足的三类麦田,应及早进行肥水管理,可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5~8公斤并喷施磷酸二氢钾,以壮蘖成穗。

(3)旱地麦田。对于有条件的地块,浇透水一次(亩用水15方以上),用以保证小麦拔节孕穗所需水分。对于无灌溉条件的旱地麦田,应抓紧当前短期降水过程,利用土壤墒情好的有利时机,适量追施氮肥。

2.防治病虫害,“一喷多防”

(1)防治小麦蚜虫、麦蜘蛛。当苗期害虫数达到百株200头时,可以开始进行防治。若在田间已经出现有翅蚜,还需在7~10天后进行二次防治,防止有翅蚜进行第二世代的危害,可选用吡蚜酮等药剂喷雾防治。

(2)防治小麦条锈、白粉病。随着气温回升,病害会扩大危害面积。因此,要封锁发病田块,全面落实“发现一块、防治一片”预防策略,减少菌源外传,阻止向黄淮和长江中下游麦区扩散蔓延,降低病毒乘风流行风险。每亩出现4~5个传病中心,开始防治。防治药剂可选用戊唑醇、丙环唑等,施药2次,间隔一周。

(3)防治小麦赤霉病。当前本地区栽种的多数小麦品种,抗赤霉病能力普遍偏弱,赤霉病对于本地区小麦生产具有可防可控、但不可治的特点,一旦错过最佳防治时期,防治效果将大打折扣。因此,坚持“见花打药,主动出击”的基本策略。在小麦抽穗至扬花期,如天气预报有2天以上的阴雨、结露或多雾天气,首次施药时间应提前至破口抽穗期。药剂品种可选用咪鲜胺、戊唑醇、多菌灵等,要用足药液量,施药后3~6小时内遇雨,雨后应及时补施。一般建议第一次防治结束后,需隔5~7天再喷药1~2次,以确保预防效果。

3.预防高温逼熟、贪青晚熟、穗发芽等不利影响

关注天气变化,在持续高温来临之前,应及时灌“跑马水”,以改善土壤墒情,调节近地面小气候,减少地面温度变化影响,避免高温逼熟的;如若已经高温逼熟的田块,可通过施用延长生育进程的生物调节剂,预防灌浆期的提前结束。针对贪青晚熟的情况,建议通过施用生长调节剂,加快其尽快完成小麦灌浆期,适期完成小麦收获。针对持续阴雨穗发芽的问题,喷施脱落酸等生长调节剂,抑制穗发芽,降低小麦品质影响。

4、适期收获

围绕小麦成熟收获工作,组织调动力量,抢天收获,畅通小麦收获通道,高效调配收割机、烘干等装备,保障能源供应,确保小麦颗粒归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