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鸭饲养管理技术

2022-09-29 10:43信息来源: 江油市农业农村局阅读次数:
【字体: 打印

一、温度控制

建议在育雏前1-2天将鸭舍温度控制在30-32℃,冬季、夜间和免疫接种时需要将舍内温度适当提高,夏季可以适当降低,一般在5-6周龄后体温调节能力逐步健全,能够适应外界温度的变化,在6周后就可以脱温了。

二、有效通风

在雏鸭采食完饲料后可以及时通风。夏天需要适当增加通风量,不仅可以维持舍内空气清新,还可以降低舍温。冬天应开启小窗通风,最好将舍温提高1-2℃后再进行通风,这样可以保持温度相对稳定,减少冷应激对雏鸭产生的危害。

三、密度管理

一般情况下可以使用移动隔墙,随时调整鸭群数量。前3天需要较大的饲养密度,这样便于管理和供给适宜温度,3天后需要将体重较大的雏鸭分离到空置栏内,在1周末进一步扩群,2周后将整个舍占满,这样有利于雏鸭腿部肌腱的良好发育,减少腿病的发生率。

四、湿度控制

在育雏第1周,建议将育雏舍内的湿度增加,第2周后雏鸭饮水量增加,不需要额外增加湿度,如果湿度过高,会引起雏鸭散失热量困难,出现体温升高、食欲下降、精神不振等症状。

五、光照控制

在育雏前3天需要较长时间的光照,来帮助雏鸭寻找饲料和饮水,刺激雏鸭尽量增加采食量,建议光照时间为23-24小时/天;3天后逐步减少光照时间,调整到自然光照即可。光照时间减少的幅度,需要根据雏鸭自身情况来决定,切忌长期使用20小时以上的光照时间,否则容易引起雏鸭体质下降。

六、饮食调节

雏鸭入舍后应提供充足的饮水,并且保持水温适宜,冬季气温较低时保持水温达到25℃,在夏季要求饮水温度为20℃以上,让雏鸭自由饮用。另外每天定期用高锰酸钾溶液对水槽进行消毒处理,减少废水污染问题。在雏鸭饮水1小时后,进行开食和饲喂。

七、疾病预防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选择优质疫苗,采取有效的接种途径,保证免疫接种效果理想。做好卫生消毒工作,每天将料槽和水槽内剩余的饲料或饮水清理出来,并对饲喂器具进行清洗和消毒,避免雏鸭采食发霉饲料,减少雏鸭与病菌接触机会和降低鸭群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