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江油农俗:开秧门

2020-05-15 14:22信息来源: 《今日江油》阅读次数:
【字体: 打印

在过去的农耕时代,川西北江油、彰明一带的人们对一年一度的栽秧十分重视,称之为“开秧门”。

栽秧,也叫插秧。春分过后和清明前夕,农历三月初便开始平整撒谷种的秧母田,施上农家肥作底肥,在秧母田中提厢,每厢高于田水沟,宽约三四尺,长短由田块大小而定,方便除草和对秧田追肥等管理。同时浸泡谷种,经过一两个昼夜的浸泡,谷种破口发芽后便将均匀地撒在整理好的田里厢上,并用草木灰覆盖,以保温防止冻芽。然后绑一两个草人于田中,在草人身上吊上几片笋壳,风一吹便“嘎嘎”作响,威吓偷食谷种的鸟儿。

当秧苗经过四十天左右的生长,每苗高约四、五寸时便可以开始移栽,也就是进行开秧门了。

开秧门时,要栽插秧子的水田早已犁好耙平,田中的水也留得深浅适宜。能首个下田的人必然是在当地栽秧栽得又快又端正,而且用力得当、深浅合适的人(栽深了不易秧子生长分蘖,栽浅了秧苗易倒和漂浮起来,等于白干,而且补秧也很麻烦)。开秧门的人跳入田中,一般是从田中间开始栽。第一个带头栽秧的,也称“扯俩”,就是给别人做榜样、当模范,让别人随后照猫画虎。

考量开秧门人手艺的办法是,栽秧人从田埂这边栽秧,主人在田那边田埂上放好几个包蛋或煮熟的鸡蛋。如果开秧门的人栽过去刚好对准放包蛋或鸡蛋的位置,就可以开心地吃到包蛋或鸡蛋。如果偏离了方向,不仅吃不到,还会被人嘲笑。

当开秧门的人开始栽秧后,其他的人也就跟着栽,你追我赶。后来下田栽秧的人也有比开秧门的人栽得快的,如最先栽到田那边,一行一行端直,也可以把田埂上的包蛋或鸡蛋抢着吃了。能栽秧的人是会被人看好和尊敬的,来年也许就会被请去开秧门了。开秧门的时间在每年的五月初,是一年“双抢”全面展开的标志,所谓“双枪”和“大战红五月”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

俗话说:“秧子栽得嫩,强如施道粪;秧子栽的老,秋来收把草”。栽秧季节总是一年中最为繁忙的时候,先要抢收了小春作物才能抢种栽秧,因此人们总是天天起早贪黑,千方百计及时将秧苗移栽,懈怠就会延误栽秧时间,秋来必然减少收成。

为了支援农业生产,城里的机关学校和厂矿企业都要停工停课停产,浩浩荡荡地到农村支援“双抢”。“大田栽秧角对角,脱了花鞋退裹脚。过路君子你莫笑,丈夫小了靠不着”,这是过去童养媳栽秧的写照,哪怕是小脚女人也要手挽裤脚的“挥戈上阵”,真实的说明了栽秧季节的繁忙。

一圩秧一般四窝或五窝,根据栽秧人左右开弓而定。栽秧讲究行距间距合适、既端又直,秧子今后好采光通风,才能谷子颗粒饱满,增加收成。由于栽秧子是一边栽一边退,有时会把秧栽在脚眼(窝)之中,所以栽秧人当遇到脚眼时,应用手刨泥将脚眼抹平,否则,栽在脚眼里就看不见秧子的毛根儿(尖尖)了。如果没有眼水和手脚笨拙,秧子必然栽得弯来弯去,极像蚯蚓回家。往往有栽秧栽得弯的人自嘲:“要想吃干饭,全靠这一弯”,如此便可封住他人嘴巴,免受他人嘲笑。

“芒种忙忙栽,夏至两丢开”。到了芒种季节,抢种抢收更是如火如荼,只争朝夕。有时还会晚上收麦,白天栽秧,日夜奋战,及时栽秧十万火急,分分秒秒刻不容缓。

“耽误一年春,十年补不清”。芒种季节,秧苗已在秧母田中生长了五十天左右,大多已分蘖成老秧了;若还不能及时把秧苗进行移栽,夏至后栽的秧就几乎没有收成了,那就真的只能是“秋来收把草”了。

由于栽秧的时候天气长,天亮得早,黑得晚,人们劳作时间长容易饥饿,所以大约在十点左右会打幺台(又叫打尖),给参加劳作的每人准备两三个包蛋,或者蒸点馒头包子,炕点馍馍之类的食物填肚子,便于干活精神旺盛和有力气。

后来,人们栽秧用绳打引,有的地方还有了机械栽秧。现在技术革新,推广抛秧技术,开秧门的习俗就慢慢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刘术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