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哈里果”的修房记

——江油对口帮扶干部工作扫描

2020-04-15 14:08信息来源: 管理阅读次数:
【字体: 打印

凉山州布拖县基只乡老古村位于布拖与昭觉、金阳三县交界处,地理位置偏远,是凉山州的“极度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5户734人。

住房建设是一块必须啃下的“硬骨头”。凉山州布拖县基只乡老古村8、9、10组安置点(彝语地名“哈里果”)涉及57户,虽早在去年3月开工,但受自然环境、疫情等因素影响,至今年3月中旬施工进度仍不足20%,距最后交房期限仅剩两个多月。

时间紧迫,江油对对口帮扶干部如何克服重重困难,把耽误的工期抢回来,如期让群众搬进新家?

“点长”蹲守现场,工地晚上加班成常态

“过来嘛,我就在安置点上。”3月24日上午,乡党委书记阿什晓红带记者直接去工地。

老古村面积10.2平方公里,从山脚到山顶,海拔从100多米升至3400米,一般人要走3个多小时。我们从老古村村委会旁一条“草路”向上攀爬70多米后,豁然开朗:在近乎笔直的山坡上,“掏”出一片工地,这就是8、9、10组安置点。

工地上,搅拌机“哐当哐当”声、钢筋碰撞敲打声、货车装卸声、电焊切割声此起彼伏,木工、砖工、水电工、钢筋工各司其职,紧张施工。一部分房屋正在封顶,一部分房屋在砌砖墙,还有一片地基刚平整出来。

为赶进度,基只乡启动住房建设“点长”机制。从江油去的,联乡干部、副县长吕勇任“总点长”,负责督导进度、解决问题。

乡上副职以上干部为“点长”,分包全乡12个在建安置点。乡党委副书记王睿,也是一名江油对口帮扶布拖的干部,刚到乡上工作不久,也迅速参与进来。王睿拿着一图一表:工程进度计划图,从3月19日至5月31日,从一层砖体、二层砖体、封顶、屋面瓦,到水电、厨房、厕所等项目,明确具体完工日期;住房建设情况每日推进表,统计当日施工人数,以及基础、主体、装修装饰等部分的进展。

“天天对照图和表,一项一项核查。”王睿说,“哈里果”安置点57户住房任务按贫困户优先原则进行建设。工地变化明显:多栋房屋外墙日渐“长高”,地基区域已在浇筑地圈梁……

一天打200多个招工电话,想尽办法补用人缺口

“300元一天干不干?”3月25日,巴中籍劳务分包商李林明打了200多个招工电话。他几乎隔一两天就能为“哈里果”工地输送一批工人,但还是很头疼,“小工一天200元,钢筋工300元,工资已开到极限,再高就亏本了。”

务工人员短缺是驻点工长徐春兵最担心的事。他算了一笔账:按正常施工配比,一套房需 2名工人,57套房就要114人。而工地人最少时仅10多人。去冬天气寒冷,混凝土浇筑等作业无法进行,加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工人有一些流失。

今年3月中旬,吕勇和乡干部现场办公,换掉旧的劳务分包商,工地才步入正轨。3月25日当天,工地上已有95名工人。但每天上工人数很不稳定。“山高路陡,这里环境太艰苦了。”李林明坦言,他从西昌、巴中招的人,到现场下车一看,吃饭、住宿不便,晚上又冷,转身就要回去,“前几天拉了100多人,后来只剩20多个。”

3月26日下午,工地一次性辞退 20多名木工、砖工。原来责任并不在施工方,而是这批工人技术不行,干的活质量达不到,而且价格高。万幸的是,通过紧急联系劳务分包商,一天内,一批新到的工人补齐缺口。据统计,3月24日至29日,工地施工人数基本保持在95-110人之间。

“有什么困难,大家一起想办法。”江油对口帮扶干部与当地干部一起想办法,共同谋划,把能调来的单桥货车都调来了,为运建材新建了一条路。

坐在一条用几块木板、几颗钉子“潦草”钉成的凳子上,徐春兵再一次拨通砖厂老板的电话。远方,一辆辆货车轰鸣着,向工地驶来……

(供稿:涂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