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退耕还林20载 山绿民富产业强

——江油市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出成效

2019-11-20 15:54信息来源: 今日江油阅读次数:
【字体: 打印

      图为大康镇匡山银杏林



近年来,江油市围绕林子做文章,引导林农“靠山吃山”大力发展后续产业,实现了“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良好生态经济效应,形成了绿色产业链,林业成为林农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绿了山

荒山披锦绣,国土绘丹青,绿色成为江彰大地最动人的底色。

自1998年实施退耕还林以来,江油以“大规模绿化全川·江油行动”、天保、退耕还林等重大活动、工程为契机,大力推进专业化、社会化造林,生态环境日益改善。

20年来,江油市完成退耕还林9.1万亩,配套荒山造林8万亩。在退耕还林政策的感召和激励下,各种社会资金投入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营造人工林4.68万亩,封山育林11.51万亩,人工点撒播1.55万亩,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逐年增长,生态效益日益凸显,水土流失量明显下降。

2018年,江油市森林面积净增长7202.2亩,森林蓄积增长量为36.89万立方米左右。截至目前,江油市现有林地面积14.41万公顷,占全市幅员面积的52.8%,有活立木蓄积量1016.73万立方米,森林面积13.2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8.61%。

富了民

在退耕还林过程中,江油退耕农户共领取国家退耕还林补助资金2.2438亿元,人均补助资金达2469.47元。同时,坚持退耕还林与农业综合开发相结合,加强退耕还林地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农田基础设施建设15万亩;解决农民烧柴问题、大力发展农村沼气,为退耕农户建沼气1300口;夯实林业发展基础,种植优质核桃4万亩、速生丰产用材林5万亩,种植短周期工业原料林7.16万亩,特色经果林0.564万亩,种植牧草、中药村、森林蔬菜、特色经济作物1.56万亩,实施品种改良及低产林改造2.34万亩,对3.65万亩经果林实施丰产经营措施。

鼓励引导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农村劳动力,参与到社会经济建设中去,积极开展多种经营活动。据统计,自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江油全市约有3.5万个劳动力因实施退耕还林从农业生产中转移出来,外出务工、经商或从事多种经营和副业生产,年创收4.5亿元以上。

产业强

2018年,江油的林业总产值达到了24.27亿元,比1998年的1.95亿元增加了22.32亿元。农民人均林业收入也由1998年的306元增加到了现在的1900多元,农民林业总收入达11.46亿元。

鼓励社会资金投向林业,大力营造工业原料林基地和经济林果基地,全市林业产业基地已达100余万亩,形成了一、二、三产业良性互动的林业产业发展模式,以福兰木业、恒信友邦等为代表的林产品加工企业得到蓬勃发展。

采取“公司+专合组织+农户”模式,达到一户带多户、多户带一村、一村联多村、多村成基地的格局,充分利用林地空间资源和林下闲置土地,培育跑山鸡、天麻、木耳等林下种、养殖主导产业9个,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1万亩,总产量达200吨,林下野生食用菌、森林蔬菜等总产量达5000多吨。2017年,全市“公司+基地+农户”的省级林业龙头企业4家,实现主营业务年收入2.45亿元;95家涉林专业合作社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2亿元,分配利润2959万元。

景色美

漫步江油,明月岛公园、体育公园、太白公园、西山公园等多个生态公园点缀城区,“一江两河九堰”河岸四季常青,健身绿道人来人往,绿化广场花香扑鼻。这些城市间的绿景,是江油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缩影。

江油始终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把山水林田湖草当做一个生命共同体综合施策,秉持“生态系统各要素和谐共生”的重要理念,以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全民义务植树、创建全国森林城市和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为抓手,扎实推进生态修复工作。创建省级森林公园1处、省级森林康养基地1个,省级森林康养人家和市级森林康养人家10个,以养马峡、老君山、青沟、吴家后山等退耕农户为经营主体的森林生态旅游方兴未艾。2018年,全市生态旅游景点共接待游客673.04万人次,实现生态旅游收入89976万元。

截至目前,江油城市建成区公园绿地超过4平方公里,城区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3平方米,水岸林木绿化率达81%、道路林木绿化率达92%,为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做出了积极贡献,先后多次被四川省、绵阳市评为绿化先进单位。2019年11月,江油市自然资源局(市林业局)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荣誉称号。(王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