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旅游

抢救“刻在石头上的史书”

——江油市古代文字田野拓片工作纪实

2019-07-17 14:47信息来源: 《今日江油》阅读次数:
【字体: 打印

近日,江油历时半年的古代文字田野拓片工作顺利结束。据悉,该工作是四川省文物局重大文物保护项目组成部分之一,目的是对散布在野外的各类碑刻题记、石窟寺造像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并通过拓片的方法将这些古代文字上的历史信息进行保存。江油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辖区内散落着大量的古代石刻文字,成为本次项目的重点对象之一。那么,江油具体是如何协助完成这项工作的呢?

“这次工作我们协助专业拓片人员对江油市境内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一般不可移动文物以及李白纪念馆和市文保中心馆藏的300块碑刻均进行了拓片,拓片面积近2000平方米,为绵阳地区之最。”市文保中心文保办主任何映辉告诉笔者。

提起“霞”这个姓氏,很多人心里的第一个想法大概是:居然还有这个姓氏?实际上,在云集乡,不但有诸多霞姓人士,而且至今还保留着霞家祠堂。“霞家清代时迁至如今的江油,建立自己的家庙祭祀祖先,也就是祠堂,除了用来供奉和祭祀祖先,在当时也是族人们商议族中大事的场所。当然如今祠堂已经丧失了原本的功能,只保留了其象征意义。”何映辉主任介绍道,“霞家在设立祠堂的同时,还制定了家训族规。此前我们的目光多停留在研究祠堂本身的意义和建筑的风格上面,而这次的拓片工作让我们注意到了祠堂内部的石刻文字,原来是保存完整的家训族规。”据了解,四川明清时期的祠堂宗族碑涉及宗族族谱、乡规民约等,所存数量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在历史价值之外,这些石刻题记还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散发出巴蜀书法突出的地域风格和民间文化特色。然而,这些古代石刻文字因风化雨蚀、人为破坏等原因,有的内容不全、有的已然消失。

“彰明镇有一座完整的仿木结构夫妻墓,墓碑上精美的浮雕是包括正门、正间、耳房、重檐等在内的三开间。这次在江油收集整理的拓片,它就是其中之一。通过这些浮雕,我们可以了解当时的房屋结构、建筑风格乃至人们日常生活和经济文化发展。”何映辉主任告诉笔者。除了这座夫妻墓以外,东兴乡发现的清代墓群石碑上发现了部分“湖广填四川”的文字记录,对填补相关历史补充了文字资料……崖墓题记、石刻文字,是寺庙、宫观、书院、会馆、民间祠堂或者桥梁等古建的维修碑记,也是蜀道、川盐古道等道路上的修路修桥题记,或石窟造像题记。此外,龙凤镇河岸上的唐代摩崖石刻,对了解唐时的宗教文化风气,也有研究价值。

采访过程中,何映辉也和笔者聊起了收集工作过程中的一些小故事:“以前常用的拓片方式是在石碑上刷上墨汁,再将白纸覆盖上去。但是野外的石刻文字本身已经历经风化侵蚀,这种方式可能会加深对石碑的损伤,所以现在的拓片工作是将专用拓片宣纸浸湿,展开敷在碑上,再用专门工具一点点压实,视情况等宣纸干至七八成时再慢慢揭下,就完成了。遇到冬天时,往往宣纸敷上去没一会儿就结冰了,对拓片工作造成阻碍,这个时候我们也只有推后工作时间,等待天气转晴转暖。”“工作过程中当地村民也有意识地配合和支持我们的工作,让我们很欣慰。”

据悉,在江油收集的每块碑刻的拓片为一式四份,其中一份将留存于江油市文保中心,可为地方史志和历史文化研究提供素材和资料。

(王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