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视觉江油 > 图片新闻

江油大力推进土地复耕复种 撂荒地变“致富田”

2022-07-18 11:25信息来源: 江油市阅读次数:
【字体: 打印


□邱怡 敬军 郭怡琦 

走进新安镇白庙村,大型机械在地里来回穿梭,深翻后的土地开出了一垄一垄的“黄土花”,很难想象,这里曾是一片杂草丛生的撂荒地。

随着新型城镇化不断发展,很多村民大量外迁,再加之外出务工人员增多,造成大量土地没人耕种,土地撂荒现象突出。为有效解决农村土地撂荒现状,最大限度提高耕地利用率,近年来,江油市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立足实际,精准施策,确保现有耕地应种尽种,将一块块撂荒地变成了“致富田”。

据介绍,江油原有撂荒地16265亩,为提高土地利用率,政府通过协调农户,将一部分撂荒地流转给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和种植大户,在种植大户和专合社的带动下,农村撂荒土地被充分利用。

白庙村地形多为丘陵,由于大量村民外出务工,土地撂荒现象突出。为解决这一问题,新安镇探索出“混合所有制模式”,成功盘活白庙村撂荒土地1300余亩,有效解决了土地无人耕种的难题。“我们成立了工作专班,走村入户摸清土地撂荒情况,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拟定三年耕地经营使用权和抵扣耕地整理费用的托管方式,吸引全村500余户群众自愿流转1300多亩荒地,交由村集体统一管理。”白庙村党委书记贾兵说。

为了提高流转荒地利用率,白庙村通过招商引资,引入农业生产专业团队,由其出资400万元,集中规模化对托管荒地进行宜机化高标准农田整理,进一步恢复土地地力。同时,成立了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社会投资者、农户共同组成的白庙土地综合经营合作社,通过市场化方式经营土地,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

“为了避免土地二次撂荒,我们引入了龙头企业四川光友薯业有限公司,打造红薯标准化示范种植基地和粗加工产品生产基地,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变‘卖资源’为‘卖产品’,不断提升土地价值。”贾兵说。

在江油,像新安镇这样通过综合利用,让撂荒地、闲置资源生“金”的乡镇还有很多。

走进战旗镇白沙村,绿油油的水稻在风中摇曳,石斛、百部、灵芝等中药材在农户的悉心照料下,焕发勃勃生机。这一切,均得益于当地从实际出发,结合资源禀赋,坚持走“集约共创、股份共享、合作共赢、利益共链”的抱团发展之路。

据白沙村干部汤荣和介绍,为了将闲置的土地利用起来,村上鼓励农户将撂荒时间短、复耕难度小、相对集中连片的撂荒地,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参与村集体经营股份合作社,由村集体统一管理、统一经营,以此增加村民收入。截至目前,白沙村已吸纳撂荒土地200余亩,每亩股份收益从去年的530元增长到今年的600元左右。

为了充分调动村民种粮积极性,白沙村还加大惠农政策落实力度,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不断加强农田基础设施配套,改善耕作条件,提高耕种效益,让撂荒地成为“香饽饽”。仅去年该村就投入各项资金300余万元,整理土地800余亩,新建沟渠、机耕道、提灌站等20余处。

“我们年龄大了,没法再种地,子女都在外面工作,土地就这样荒起了。还好政府通过出台各项优惠政策,改善土地耕作条件,将撂荒地充分利用起来,我们通过流转土地增加了收入。”白沙村村民刘代芬高兴地说。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撂荒地整治的决策部署,按照‘一村一案’‘一地一策’的整治方案,围绕‘复耕复种一批、代耕代种一批、引导流转一批、土地托管一批、改善提升一批、进出平衡一批、集体兜底一批’七个一批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探索有效途径,分类组织、科学复耕,重点用于种植粮油、蔬菜等农作物。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挥补助政策作用,加大项目资金投入,统筹整合政策支持,加快推进撂荒地整治,确保按质、按量、按时完成目标任务。”江油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姚来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