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油人大 > 监督工作

江油市人大常委会农业工作委员会
关于《四川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贯彻落实情况的调研报告

2022-08-24 15:24信息来源: 人大办阅读次数:
【字体: 打印

为进一步促进我市《四川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贯彻落实,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22年监督工作计划,市人大常委会王宗荣副主任带领监察司法委、农工委、研究室以及部分人大代表和相关部门,前往优质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永胜镇)、四川(江油)生猪种业园区研发服务中心(高新区),通过实地查看、听取汇报及召开座谈会,现将《条例》贯彻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条例》贯彻落实情况及主要成效

《条例》实施以来,全市按照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谋划部署推动农村“五大振兴”,全市乡村面貌和人居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一)多种形式抓好宣传工作。《条例》颁布后,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就学习贯彻工作进行部署,要求全市各单位把《条例》学习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纳入中心组学习、干部教育培训,充分利用农民丰收节、“百企进百村”等活动,广泛开展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普法宣传,营造学法律、促振兴的良好氛围。

(二)健全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市委调整了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建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其他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工作机制。进一步理顺涉农项目及资金会商统筹、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会议制度等,推动工作高效运转。

(三)推进乡村产业提档升级。以农业产业发展为基础,明确“两带、三片、七业、多园”农业空间布局,着力构建了江油市“3+6”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持续实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提升行动,同步启动江油市优质粮油、太白蔬菜种养循环两个复合型现代农业园区和生猪种业现代农业园区等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

(四)做好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制定出台本级衔接帮扶政策,印制发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应知应会手册》,确保干部掌握政策,群众了解政策家喻户晓。严格落实“四个不摘”“一坚持、三强化”要求,健全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多维度、立体式”防返贫监测机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五)推动乡村环境宜居宜业。持续推动人居环境整治,以农村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改造和粪污治理等为重点,实施户用卫生厕所新(改)建,推行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建立常态化保洁制度,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六)增强乡村治理能力提升。围绕组织建设、党组织书记、党建示范“三强”标准,大力实施基层党建“3+2”书记项目。持续加强向脱贫村、乡村振兴重点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等选派驻村帮扶工作力量,调整轮换290人次,新选派167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有效推动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二、存在的问题

我市认真贯彻落实《条例》,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乡村振兴处于起步阶段,距离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和广大群众的期望仍有一定差距。通过调研、座谈,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管理机制还需完善。乡村振兴规划设计考虑本地特色不够,缺乏独特、灵动、个性化美感。调整的医保衔接政策,对已稳定脱贫人口执行资助参保渐退政策,增加了致贫返贫风险。《条例》宣传形式、方式单一,学习《条例》氛围不浓,群众参与率、知晓率较低。

(二)人才培育还需加强。农村青年大量外出发展,致使部分农田弃耕抛荒,不利于农业科普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爱农知农懂农的人越来越少,农村电商人才缺乏。基层农技人员、农经管理人员等力量薄弱,且兼职较多、换岗频繁。

(三)增收途径还需拓宽。因新冠疫情的影响,民宿、农家乐、餐饮以及农产品销售等都受影响,部分农村劳动力滞留家中,工资性收入减少;低收入农户创业能力较弱,抵御风险能力不强,因灾、因病等返贫的风险依然存在。

(四)集体经济还需壮大。村级区域差别较为明显,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差距较大,加上用地指标紧缺、本土人才难留,严重制约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三、促推《条例》贯彻落实的建议

今年是贯彻落实《条例》的第一年,市人民政府要以乡村振兴统揽“三农”工作,要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载体,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提升能力素质,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一)提高政治站位,工作责任。一要进一步落实党政“一把手”第一责任人制度、县乡村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制度,将各项制度、政策、任务落到实处。二要继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强化资源要素支持和制度供给,形成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强大合力。三要多策并举,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不断创新宣传形式和方式方法,提升群众的知晓率、参与率。

(二)夯实基层力量,加强人才培养。一要引进、培养乡村人才,实现引育一个、激发一批、带动一片,让爱农知农懂农的人越来越多。二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农村实用人才、新型职业农民开展技术交流合作,拓宽职称评审渠道,培育乡村工匠。三要充分发挥村级班子的引领作用,提升“三农”工作人员的作用地位,在薪资待遇、晋升、职称评审等方面给予倾斜。

(三)拓宽增收渠道,促进农民致富。一要做大做强当地传统优势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农旅经济、生态经济、养生经济等新业态。二要增强线上线下、名师带徒等实用性培训,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机会。三要深入开展低收入农户增收行动,不断增强困难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四)强化要素保障,壮大集体经济。一要加强统筹、分类施策,对基础条件差的村,以政策兜底鼓励“进步”;对相对薄弱村,“输血”“造血”双管齐下;对有发展能力的村,开展村村联合、村企联合、地域联合等;对于相对富裕村,要大力发展新型合作经济,鼓励村股份合作社探索现代企业之路。二要立足当地优势开展生产经营,推动村集体产业融入地域产业链。三要提高土地出让收入对农业农村的投入比例,重点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产业发展配套建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