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油人大 > 监督工作

江油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
关于我市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情况的调研报告

2021-12-30 14:25信息来源: 市人大教科文卫工委阅读次数:
【字体: 打印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21年工作安排,11月下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肖江丽带领教科文卫工委同志,通过听取相关部门汇报、交流讨论,就我市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情况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自2020年11月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城市”以来,我市以聚焦“让城市更文明、让生活更美好”为主线,对标文明城市标准,持续推进城市管理常态化,努力提升城市文明水平,进一步巩固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今年9月下旬,全国文明城市测评组在对我市暗访后给予“总体情况良好”的评价。

(一)坚持机制不变,持续加强建设文明城市的组织领导。一是坚持“一把手”抓创建,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将创建工作列入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研究议题,及时解决创建过程中的难点问题,落实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一把手”三级责任制。二是落实结对“包保”机制,落实市级领导分片包挂39个城市社区,持续深化市级部门结对共建城市社区,党员干部“双报到”工作机制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相结合,推动社区文明创建保达标、保提升。三是完善“督查考核”机制,把文明城市创建列入党政工作实绩考核范畴,纳入市委重点督查项目,组建1个文明城市创建重督组、14个常态化建设专项组和6个创建工作专项督查组,不定期开展暗访督查,及时发现和处置创建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形成“以督促建”。

(二)坚持标准不降,科学制定建设文明城市的常态目标。制定出台《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常态化建设实施意见》《江油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规划(2021—2023年),探索实施“27655”工作体系,即:围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新时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两项重点”和政务、法治、市场、人文、生活、社会、生态等 “七大环境”建设,着力实施集贸市场综合整治、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补短、城乡生活垃圾收处、空中缆线规范搭设、文明实践阵地覆盖、公益景观小品建设“六项基础达标提升工程”,强力推进公共环境卫生、交通出行、社区生活、农村环境卫生、非机动车管理 “五大领域不文明行为专项治理活动”,深入开展文明细胞创建、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养成、志愿服务活动品牌塑造、公共文化服务特色项目培育、新时代先进模范选树“五个方面文明素养促进行动”,扎实推进更高水准文明城市创建,城市文明程度、市民文明素养持续提升,推动由“外提颜值”向“内修气质”转变。

(三)坚持力度不减,合力攻坚建设文明城市的重点任务。深度开展不文明行为专项治理活动,推动创建由“临时突击”向“常态长效”转变。一是坚持全民创建,持续深化文明养犬、坐商归店、单车归位等每月一主题的“城市清洁日”系列活动,引导居民群众增强公共卫生意识,摒弃陈规陋习。二是狠抓交通秩序整治,加快实施中心城区拥堵节点改造、断头路疏通以及城区东环线畅通,构建起“两纵五横”路网体系;招募文明交通志愿者100名,常态开展“机非分离、礼让行人”志愿服务;新增37处共665个蓝色泊位,供市民免费停车;以违停乱放、机非不分、非机动车改装、不礼让行人等交通乱象为重点,持续开展专项整治,交通秩序得到极大改善。三是加强城建攻坚,实施一批城区骨干道路“建、改、通”工程和统筹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深入推进“三年棚改攻坚”行动,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3个,改造户数282套,改造老旧小区84个;完成城区45条道路改造提升和扬尘治理工程。四是丰富群众精神文明建设,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深入实施先进典型示范行动,推动文明城市、村镇、单位、家庭、校园“五大创建”,健全道德模范、最美人物等选树机制,制定“礼遇办法”,评选“第四届江油好人”,广泛开展“最美医生”“最美教师”等“最美系列人物”和“文明市民”和评选活动 。五是持续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深入开展中华经典诵读、“向国旗敬礼”、“童心向党”歌咏比赛、劳动实践等主题实践活动,评选“十星”校园、“十星”学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个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启动“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健全市、乡镇、社区(学校)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学校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室实现全覆盖。六是强化宣传氛围,通过入户宣传、户外广告、景观小品、群众性活动等方式,利用全媒平台,不断加大宣传发动力度,提高人民群众对创建工作的知晓率、支持率与参与率,努力实现群众由“袖手看”到“拍手赞”再到“动手干”的转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市基础设施还需完善。一是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不同步。彰明镇、三合镇等乡镇早已纳入主城区范围之内,但综合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政道路修建、老旧小区改造、执法力量配备等多方面没有同步推进。彰明场镇、三合镇东片区基础条件落后、市容市貌破烂不堪、道路交通坑洼不平。二是市政配套设施建设不到位。农贸市场布局规划建设严重滞后,建设水平较低,设施陈旧,滨江华城片区、西山片区、三桥片区等新建城区没有农贸市场,造成以街为市的临时市场多达10余处。公厕规划建设管理滞后,公厕数量和布局未能达标文明城市测评标准,部分公厕中缺乏特殊人群的专用空间。城市道路交通设施不完善,机动车停车难问题较为突出,成为当前困扰城市道路交通发展的一个普遍性的问题。三是城市综合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智慧交通管理平台、绿色渣运管理系统、环卫监控管理系统、路灯自动监控系统等还没有全面形成,无法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没有形成综合执法信息化、城市管理数据化,执法效率不高、管理矛盾较为突出。四是“三无”小区多难管理。城市建成区现有803个小区中无物业管理小区达115个,这些小区院落小、设施陈旧,配套不足,居民缺乏“花钱买服务”的意识,在不同程度上存在长期处于无人管理、无人清洁、无人维护的“三无”状态,成为基层社区管理的一个棘手问题。

(二)市民文明素养需要提升。行人不遵守红绿灯,随意横穿马路、翻越栏杆、不走人行道、不走过街天桥的现象时有发生;非机动车违规行驶、闯红灯、乱停放现象较为突出;部分市民不注重公共场所个人言行,乱吐乱扔、乱写乱画、遛狗不牵绳等乱象仍然存在;部分商家店铺对门前的文明、卫生、秩序、绿化、立面等日常维护工作责任意识不强,门前“五包”措施落实不到位。这些乱点乱象集中体现在人的行为上,根本原因在人的文明素养不高。

(三)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队伍力量不足。2019年机构改革中,市文明办调整为市委宣传部挂牌机构,内设精神文明建设股承担全市文明城市创建的日常工作。目前我市文明创建工作队伍均是临时抽调组成,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经费未列入年度经费预算,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文明城市创建日常工作开展,与高标准、常态化开展创建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

三、意见建议

(一)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是以文明城市测评点位为重点,逐年规划建设一批集贸市场、公厕、交通设施、城市绿地等市政基础设施,每年补齐一些城市基础设施的短板,逐步完善城市配套功能。二是加大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的基础设施改造和环境治理力度,整体提升市民生活环境。三是加大老旧小区改造力度,逐年解决老旧小区的基础设施破损,落实老旧小区的管理责任,并逐步推行物业化管理。四是建立智能化、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努力提升城市管理效率。

(二)加强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加强宣传教育、文明劝导和行政执法,深化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文明礼仪等市民素质提升工程,增强市民在文明城市建设中的主体意识、法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培养市民文明习惯。搭建市民参与城市管理平台,鼓励市民举报、制止不文明行为,为城市管理献计献策。

(三)完善创建工作体制机制。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根据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重点任务及时调整成员单位,每季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情况、解决问题、推进工作。二是建立常态化工作机构。探索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文明办)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合署办公的运行模式,一套人马两块牌子,适当增加编制切实解决创建工作无人干事的困难。三是深化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探索城管、交警、市场监管、卫生、交通等执法部门综合执法机制并向下延伸,充实基层社区执法力量,推进城市网格化管理,实现社区基层网格与部门管理网格条块结合、整体联动。四是强化资金保障,将文明城市建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志愿服务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纳入财政预算,保障日常工作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