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绵阳信息

绵阳市多措并举推进公益诉讼高质量发展

2024-11-11 14:57信息来源: 绵阳市阅读次数:
【字体: 打印

以民生民利为切入点,依法履职推动公益诉讼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绵阳市两级检察机关公益诉讼部门立足检察职能和区域特色,充分发挥河湖检察官在水资源保护、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生态修复等方面的职责作用,聚焦辖区河湖安全综合保护,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

实地调研听民声

11月的安昌河,荻花飘荡,景色迷人,市民们或散步于河边,或钓鱼休闲,怡然自得。很难想象,一年以前,这里却气味刺鼻,恶臭频发。

2023年6月初,绵阳市检察院接群众举报称,高新区下史君堰排洪口存在污泥堆积、水体发臭且有污水排入安昌河的现象。“路过时会闻到臭味,尤其是夏天,味道更大,严重影响附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绵阳的卫生城市形象。”住在火炬三小附近的王某表示。

接到市民的反映后,绵阳市检察院随即组织公益诉讼部门、检察技术部门以及高新区检察院“益科新”办案团队前往调查核实。

“您是否知道此排水口的存在?”“您是否知道此排水口存在排放污水的情况?”“近年来您所居住的地区水质有什么变化?”办案人员多次到现场查看、采集水质样本,并通过问卷调研,向周边市民了解情况。“我们设置了十多个问题,全方位、多维度地了解市民对该段水污染的认识情况。”

一体协作解难题

据了解,涪城区花园立交片区、高新区双碑中街至520医院片区、科技城新区园艺街片区城市排水系统老化,以及部分居民私自向城市主雨水管接入排污管等问题多发,致使城市污水经雨水管道,从位于火炬三小外河堤的下史君堰排洪口直接排入安昌河,造成排洪口处沉降池积留大量污泥,发黑发臭并直排入河,对安昌河乃至涪江流域生态环境造成危害。

经绵阳市检察院公益诉讼快检中心取样检测确定,疑似污染水体总氮、总磷、氨氮、化学需氧量检测数值均超标。为解决生态公益受损情况,维护市民的利益,高新区检察院对相关部门怠于履行环境保护和城乡综合治理职责的情形予以行政公益诉讼立案。

“我们制发检察建议,督促主管部门对案涉地点污水、污泥堆积问题进行治理。”高新区检察院“益科新”办案团队负责人介绍说,通过排查,认定污水源可能来自科技城新区和涪城区,于是联合涪城区检察院,分别对辖区内的主管部门怠于履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职责的情况予以行政公益诉讼立案并组织磋商,督促对园艺街片区及沿线管道雨污混流污染问题进行排查整治。

通过检察监督,推动相关部门投入20余万元对高涧槽雨污错接问题、截污管道与高涧槽污水管道连通问题进行整改,并将上游雨水管道中的污水截流至污水管道,从源头解决污染问题。

检察履职护民利

水环境治理是具有整体性、协同性和复杂性的系统工程。推进水环境治理是检察公益诉讼的重要履职方向。今年以来,绵阳检察机关以小切口服务大民生,主动找准运用检察力量做实司法为民、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实现助推公益保护的检察履职价值最大化:针对禁渔期、禁渔区违规垂钓高发现象督促责任主体依法履职;针对麻柳河流域河道和灌区农田福寿螺高发,影响水体质量且可能危及农业生产安全问题,制发检察建议,督促相关责任主体协同依法履职,整治麻柳河流域外来物种入侵高发现象……

依托“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构建“检察人员+志愿者”“线索摸排+线索核实”工作模式,拓展案件线索来源。采取“以我管促都管”,发挥协同一体办案机制作用,充分运用上下一体、区域协作等制度,实现助推公益保护的检察履职价值最大化,加快河湖公益损害高效修复。通过“富乐益+”公益诉讼检察品牌矩阵的培育创建,打造具有绵阳特色、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模式……一系列创新举措提升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整体质效,实现我市公益诉讼检察工作跨越式发展。

以法之名守护绵阳碧水江河。“我们会继续结合‘河湖长+检察长’‘四长联护+检察监督’,在日常巡河工作中挖掘案件线索,提升公益保护力度,服务河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全面落实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同时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广泛宣传,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动员群众关心、支持和监督水污染防治工作,营造全民治水、保护环境的氛围。”市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负责人介绍说。(郑金容)